甲胎蛋白(AFP)
抗體參數
| 名稱 | 甲胎蛋白抗體(AFP antibody) | |
| 貨號 | R250c5 | R260a6 |
| 類型 | 單克隆抗體 | |
| 宿主 | 小鼠 | |
| 反應物種 | 人 | |
| 應用平臺 推薦配對 |
化學發光 | |
| R250c5(捕獲)-R260a6(檢測) | ||
| 純度 | Protein A/G純化,純度>95% | |
| 緩沖液 | 1xPBS,pH 7.4 | |
| 儲存 | -20℃或更低溫度,分裝保存,避免反復凍融 | |
抗原參數
| 名稱 | 甲胎蛋白(AFP) | |||
| 貨號 | C1545 | |||
| 種屬 | 人 | |||
| 類型 | 重組 | |||
| 標簽 | His | |||
| 表達系統 | 真核 | |||
| SSDS-PAGE |
|
|||
| 純度 | >90%,評估來源于R250染色的SDS-PAGE膠 | |||
| 緩沖液 | 1xPBS,pH7.4 | |||
| 儲存 | -80℃分裝保存,避免反復凍融 | |||
產品數據
試用申請
甲胎蛋白(AFP)介紹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一種單鏈糖蛋白,屬于白蛋白家族,預測分子量約為66.7kDa。AFP主要來源于胚胎肝細胞,由胎肝和卵黃囊合成[1],在血漿中除了單體形式外,還以二聚體和三聚體的形式存在,主要是與銅、鎳、脂肪酸以及膽紅素結合,只有一小部分(少于2%)的人AFP具有雌激素結合特性。AFP最初開始出現在4周胎兒的血漿中,并在妊娠第12-16周達到最高水平,出生后降至微量。成人血清AFP水平通常較低,但肝癌患者血漿和腹水中的AFP水平較高,其水平與肝癌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AFP通過抑制淋巴系統和誘導樹突狀細胞(DC細胞)的凋亡,導致肝癌細胞逃避免疫識別[2],從而促進肝癌的形成。
AFP是原發性肝癌(HCC)的重要標志物,對HCC的臨床診斷、分期、術后監測和評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正常成人體內AFP的水平很低,當肝臟發生癌變或肝細胞受到損傷時,AFP的釋放量增加,受到的損傷越重AFP的水平越高。研究表明[3]AFP診斷HCC陽性率達60%~80%,可聯合其他免疫學指標(如CA19-9和CEA)并結合影像學檢查提高HCC的陽性準確率。在胚胎期AFP可通過臍帶血進入母體血液中,孕婦體內AFP水平的異常升高標志著胚胎發育不正常,因此AFP也常用于診斷胎兒缺陷如先兆子癇、無腦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死亡等疾病。除了診斷HCC和胎兒缺陷之外,AFP也可用于生殖腺胚胎瘤、胃癌[4]、肝硬化等疾病的臨床輔助診斷。
甲胎蛋白(AFP)參考區間
中國成人(≥18歲)AFP的參考區間是≤7 ng/mL,AFP檢測結果溯源至WHO參考標準 72/225。數據來源于《WS/T 645.2-2018臨床常用免疫學檢驗項目參考區間 第2部分: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鏈抗原19-9、糖鏈抗原15-3、糖鏈抗原125》。
參考文獻
[1] BIRKENMEIER G, USBECK T, SARO L, et al. Triazine dye binding by bovine and human α-fetoprotein and albumin[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983, 265(1): 27-35.
[2] Meng W, Bai B, Bai Z, et al. The immunosuppression role of alpha-fetoprotein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Discovery Medicine, 2016, 21(118): 489-494.
[3] 吳鴻淞, 韋朋余, 李登輝等. 甲胎蛋白檢測肝細胞肝癌的臨床應用價值[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1, 18(12): 1809-1811+1824.
[4] 匡菁, 楊家梅. 阿帕替尼聯合二線化療方案在晚期甲胎蛋白陽性胃癌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 實用醫學雜志, 2018, 34(5): 810-813.
相關產品

蘇公網安備32011202001302